異塵行者 Esor Huang - 作者系列文章
異塵行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Esor Huang)是「電腦玩物」部落格站長,致力於透過文章,完整記錄與傳播行動工具的使用心得、科技工具如何真正活用到工作與生活,以及提升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技巧等內容。主題會涵蓋數位應用、時間管理到生活旅遊中的科技人文觀察,目前部落格每日點閱數超過六萬,累積瀏覽人次更已突破九千萬人。

擺脫生產力成癮,別再為效率而筋疲力盡,我的 5 個真實案例分享

我們會追求生產力提升,希望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但有時候,我們卻陷入了不斷地尋求完美工具和更新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為這就是提高效率的迷思。這導致我們會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些工具與技巧上,卻忽略了最核心的問題:真正的效率不僅僅來自於如何使用工具與方法論,更來自於我們是否完成有價值的成果、是否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讓大腦重新開機:在這 4 種焦慮超載困境下,我的心智重啟策略

當我們的電腦使用久了遇到問題時,有時僅需重啟即可解決。同樣地,我們的大腦和自身行為模式也可能需要類似的「重新開機」。雖然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無法徹底重置自己的生活或環境,但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讓大腦或某些負面習慣重啟,可以是重新獲得動力、恢復生產力,以及打破惡性循環的有效途徑。

8 種待辦清單方法指南,從 GTD 到子彈筆記,選擇適合你的更有用

很多朋友會利用待辦清單來記下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工具是相對次要的,因為大多數待辦清單的需求,即使是最簡單的筆記工具也能解決。不過,待辦清單的方法倒是有很多變化。從經典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到前幾年子彈筆記流行時的待辦清單方法,還有各式各樣在這些經典方法底下衍生出來的待辦清單技巧。

面對拖延糾結、恐懼沒時間,我幫助自己進入心流靠 1 個關鍵步驟

「因為......所以我沒辦法做到......」這是我也常出現的糾結心情,結果往往就是某件事情又開始拖延了。因為時間不夠、因為能力不夠、因為事情太難、因為太多干擾,我們往往想要解決這些「因為」,但最終變成「等到......再說」,等到有時間、等我先鍛鍊能力、等找到事情解法、等沒有干擾的時候,我就能......?但是等到天荒地老之後,反而陷入更大的沒時間恐懼中。

如何在繁忙中打造高執行力、長持久性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在上「防彈筆記法」課程時,常常接收到類似問題:「Esor 你是不是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寫筆記?或者晚上要空出時間整理筆記?」、「透過筆記建立工作系統看起來效果美好。但工作已非常忙碌,還有時間做這麼完整的筆記規劃嗎?」、「雖然建構出第二大腦能提升效率,但會不會在建立過程就花掉許多時間?」在繁忙工作生活中,我們還有力氣和時間去建構第二大腦嗎?雖然系統和工具起來都很好,但真正的問題可能在於我們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去完成。

被生活瑣事壓垮了嗎?學會 3 步驟整理法,簡單重新掌控一切!

瑣事,零碎但也不能忘記,沒那麼重要但也確實要做,不是很大但反而更難處理。瑣事一多,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管理,然而一旦不管理,開始漏東漏西,變得茫無頭緒,只能隨波逐流,結果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瑣事卻往往最後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成了我們效率的障礙,變成讓人感到窒息的壓力。

調整時間動機理論的「拖延變數」,設計時間感知,讓目標開始推進

最近讀到一個拖延現象的研究,裡面提到了「時間動機理論」,研究結果認為人類大腦存在著這樣一種思維模式:趨向短期、具體的目標,而忽視遙遠未來、抽象的目標。簡單來說,當「完成的時間長度」愈長,我們的「動機(動力、快樂感等)」會因此降低愈多。當完成目標的時間被拉得很長時,就算目標看起來再有價值,就算可以獲得的獎勵再大,還是會動力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