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PM入門

如何繪製「專案工作時程表」?

製作時程表對於專案管理而言,可以說是一項基本但又容易犯錯的工作。何以說容易犯錯? 因為和風險管理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工作時程、任務之間的關聯也會有所變化,如果沒有經常檢視、校正,就無法有效掌控潛在的問題。今天就以前陣子才剛結束的奧運會為主題,將「舉辦羽球競賽」作為專案任務來簡單說明。

透過整理電子檔案,建構你的人生秩序

這幾年來,有許多與居家收納工作相關的「整理師」這一類的職業興起,顯見人們開始重視如何「整理生活環境」這件事情。但你可曾想過,其實我們的電子資料檔案和這些物品一樣,也應該需要有一套「收納整理」的方法才是。電子資料檔案跟生活物品相似,都是很容易在無形中迅速囤積,這些物品或檔案很多都是重複的、或是再也使用不到了,如果說居家收納整理,是為了讓你的生活空間獲得解放,那麼,對於電子資料的收納整理,也可以視為一種精神空間的解放。

寫自己的生活筆記,就是寫下專屬於你自己的偉人傳記

聽說很多偉人都有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我始終相信,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想必他們的好習慣是絕對值得效仿的,所以我要求自己也應該開始每天寫日記,最起碼能夠跟偉人一起做同樣的事,肯定是準沒錯的。當時我剛出社會,才開始上班沒多久,日記很勤奮的寫了大約半年多,卻發現寫來寫去,似乎每天寫的內容都差不多,上班、下班、加班……變成記錄每天行程的流水帳。因為感到無趣,也就漸漸不了了之,遂停筆沒有再寫下去了。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二):專案管理的「溝通斷層」

在上一篇文章《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Scrum 為何對你很重要?》中,我們談到了Scrum這個在敏捷開發方法中頗受歡迎的一派,也談到了敏捷式與瀑布式,在產品開發和專案執行成功率上的巨大差異。可是,既然這個東西這麼讚,又簡單易懂,那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公司和組織在導入這個方法的時候,不盡人意,東卡西卡的,無法體驗到敏捷法的巨大好處呢?

比起自動化功能,麻煩一點的手動整理與判斷,更適合時間管理

許多生產力工具會提供自動化的功能,例如:工時追蹤工具提供自動追蹤不同軟體使用時間的功能 / 待辦清單工具提供自動根據時間提醒、優先權過濾的功能 / 任務管理工具提供自動匯入行事曆的功能 。這些自動化的功能,如果是用在比較偏向機械化的工作,或是用來處理瑣碎次要的雜事,或是真的拿來處理「資料」(而非有價值任務),那麼還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們在打造自己的時間管理系統過程中,認為可以運用這些自動排程功能,打造一個自動化行動清單,然後就能做好時間管理,實際上是非常困難且不切實際的。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一):Scrum 為何對你很重要?

最近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讀完了Jeff Sutherland大師所撰寫的《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之後,找我問了些有關敏捷方法的問題,我發現,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把敏捷方法想得太過於簡單了,以至於在組織內施行的時候,到處碰壁。

如何讓筆記本不是散亂流水帳?先專案、改任務、後行動清單

「如何讓筆記本不是散亂流水帳?」這是一個常常有人在電腦玩物相關文章或課程中詢問我的問題:「為什麼我的筆記本常常一頁一頁一直寫下去,久了就開始變得雜亂無章?寫下的內容找不到、易漏掉?」這個問題其實不是筆記整理的問題,而是時間管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