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PM入門

以文字力量具體實踐你的計畫(一):如何寫出第一個行動筆記

人腦並非電腦,不可能完全有條不紊並機械化處理所有的事情,更何況一個人每天所需要決策判斷以及記憶思考的事情千絲萬縷,因此犯錯在所難免。然而這些錯誤除了會讓工作進度延宕而導致績效不佳,另外更嚴重的是會影響個人的情緒,負面情緒容易使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判斷,甚至是破壞人際關係。坊間有許多歸類在時間管理範疇內的理論,教導各種制定計劃執行與規劃時間的方法,其中寫筆記是最普遍常見的一種工具。

善用use case及流程圖匡列專案範疇

專案執行過程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用戶或sponsor持續追加需求,導致範疇不斷變更、膨脹。變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情況是專案初期PM就無法明確定義範疇,也沒有讓團隊成員、用戶及sponsor都充分理解專案執行的邊界在哪裡,當邊界模糊,對於新增的需求自然也缺乏約束力,無法排除在專案之外。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中,雖然有定義專案初始階段的任務,包含確認專案範疇、展開WBS...等,但如何有效界定範疇、用何種圖表來呈現,就需要靠PM自己想辦法。

讀《彈性習慣》:最簡單的目標,其實最有效!

最近我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女生透過上健身房養成運動的習慣,某天她在教練的指導下本來要做12個伏地挺身,前幾次還能做滿的她,這一天卻連6下都做不到,她感到十分氣餒。是意志力不夠堅強嗎?還是飲食跟睡眠沒有調整好呢?如果越做越退步,還要維持這個習慣嗎?故事的謎底到文章最後再揭曉,我們先來談談「建立習慣」這件事。

想做好工作上的時間管理,先試著建立起5個「工作整理系統」吧!

如果只是處理眼前的東西,那麼當新的東西出現後,因為沒有系統,東西沒有決定他們應該擺放的位置,於是就會繼續累積多餘的東西,更多東西開始回覆更多雜亂,最後只好又在混亂中重新整理一次,日復一日。但是如果我們有建立『一套整理系統』,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恢復混亂的問題。

你就是自己的產品經理,而產品需要不斷更新!

試想如果一支 iPhone,價格愈來愈高,但功能卻沒有更新,你會想買嗎?當你要轉職的時候,不妨把自己想成是一個產品,你必須要培養市場需要的能力。我想以一個在微軟當產品經理、產品資深協理十多年的經驗,告訴你如何「定位」及「更新」你自己這個產品。

讀《好問》:靈活運用4種提問方式,養成化異見為助力的關鍵說服力

讓我們一起回想一下,自己最近遇過「最難說服的對象是誰?你想說服他什麼?」我們從說服小孩整理房間,到進行提案希望獲取他人支持,往往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難以採納,導致對話陷入僵局。然而,爭吵解決不了對立,有效提問,才能讓人不知不覺被你打動。如何善用「提問」來說服對方?

專案管理的價值在哪?

前幾天跟一位朋友討論到工作。他主要的工作是在政府機關作為發包承辦人,然後要代替主管盯緊外包商,每天就是找外包商問進度。當外包商出包的時候,要一起想解決方案。但他一直覺得好像沒有一個核心業務,感覺很像在打雜。他喜歡把一件事情做到專精的感覺。後來我以《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書中提到的工匠與總管概念來跟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