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PM入門

如何溝通才能讓他人產生行動?立刻用得上的 3 個溝通技巧

先來聊聊會議和聚會討論的場景。不論在工作上的討論、或是生活中的閒談,我發現:只要沒有明確說出「誰」來負責「做某件事情」,那這件事情最後通常不會有人去做。舉個例子,老闆在團隊會議上說:「這件事情需要再想想,你們去研究研究。」問題來了,到底是誰要去想想、誰要去研究呢?

《BCG問題解決力》選摘:頂尖顧問公司的簡報流程與Q&A回覆密技

BCG所使用的時間分配原則,大致上是以「一張投影片2分鐘」的基礎來計算,由此分配每張投影片所需要囊括的資料量多寡。2分鐘報告完一張投影片只是計算的基礎,一般來說,一份完整的投影片中,必然會包括一些含有關鍵訊息的投影片,以及一些只需要簡單帶過的投影片。在2分鐘內能夠報告完的資訊量,所指的是含有關鍵訊息的投影片,其餘則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帶過。

如何統計工作時間,統計後又如何節省任務執行時間?

在最近一次時間管理課程中,有學員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Esor 會如何統計工作時間?又如何在統計後最佳化(節省)執行時間呢?」很多時候在職場上的時間管理問題,並非我不知道要專注在長期目標上,而是工作中許多會重複執行的任務本身就要花掉很多時間,但又不得不去做,怎麼樣才能更節省時間,提升執行效率?

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五):Scrum 的三種角色

在上一篇文章《敏捷方法的成功密技(四):Scrum的理想與現實的障礙》中,我們談到了Scrum明確定義的三種角色,Product Owner產品負責人、Scrum Master 大師,以及Development Team開發團隊,接下來我們就一一來看看。

《BCG問題解決力》選摘:深挖問題,找到兼具可解性與影響力的Sweet Spot

雖然對問題追根究柢很重要,但在實戰中,並不是挖得愈深愈好,而是必須找到一個 Sweet Spot(甜蜜點),也就是─這個有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有足夠的影響力(impact),而且也是你能夠解決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的好朋友發燒了,你該怎麼解決他的問題?

提升會議效率、避免時間失控的 7 種開會技巧與案例分析

在工作流程中,會議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我們為了解決某些關鍵問題、建立專案的共識,或是更具體的討論出團隊的下一步行動,一場會議比來回反覆修改、確認更有效。但是,太多會議的現況下,如果又常常有會議超時,或是常常有會議超時還討論不出結果,那就是職場上讓人十分痛苦的事情了。

讀《原子時間》:善用下班四小時,社畜也能變老虎

你曾經萌生這個想法嗎:「在平日一到五的工作下班之後,明明還有晚上四小時,你的心裡卻只期待週末趕緊到來。」如果你一心只期待週末要徹底放鬆和耍廢,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恐怕不適合你。如果你曾經想趁周末打造「斜槓副業」,卻又遲遲沒有時間動手,那麼這今天這本書或許能帶給你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