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

為什麼我的工具、系統沒有真正提高生產力?可能是不夠「簡單」

最近在一堂防彈筆記法課後,有位學員來問我:「打造個人的第二大腦系統很棒,但我常常要在手機上工作,沒有電腦那麼方便,這時候就會覺得建立系統變得很麻煩,怎麼辦?」這句話正好說中了許多人心裡的疑問:工具功能愈多、架構愈華麗,生產力卻不一定更高。現在的手機很強大,但無論打字輸入,還是操作複雜功能,都一定沒有電腦上那麼舒適、快速。那麼我是如何在自己的生產力系統無論在什麼裝置上都能順利運作呢?

別再排滿行事曆!試試看這 4 種「工作流程」讓你的時間管理更有效

最近在好幾次的時間管理、防彈筆記課程中,常常被問到一些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都是時間管理上的經典難題:「每天的事情太多太亂,要怎麼有效利用四象限區分輕重緩急?」「工作常常被打斷、干擾,要如何維持工作效率?」「我常常無法專注,很容易分心,要如何提升我的專注力?」是不是要學什麼工具來排序任務?是不是要想辦法提升專注力?是不是要用什麼很厲害的生產力軟體?這些解決角度其實也很好,但學習工具需要花時間,提升專注力也不是一蹴可幾,有些現實環境更是想改變也改變不了。

做了工作任務規劃,面對 Deadline 還是手忙腳亂?高效工作者都知道的「工作三階段」!

D 主任是凡事都要事先規劃好才安心的類型。每天早上按照時段決定好該做的業務後,才正式開始工作。看著這樣的 D,同事們總說:「他是認真喜歡計劃。」遺憾的是,收獲的成果與計劃的投入程度老是不成正比。D 主任的口頭禪是:「我以為可以全部做完的⋯⋯」「差不多快做好了⋯⋯能不能麻煩再給我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