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零碎的時間學習的四個原則

用零碎的時間學習的四個原則

(Photo by Viktor Forgacs on Unsplash

我相信不少人希望自己能夠再提升自己的能力,讓未來有更多發展的機會。但可能受限於工作或生活型態,不容易很規律地安排出一整段可以坐下來閱讀或學習的時間,但可能十五到三十分鐘的零碎時間很多。能夠有效利用這些零碎時間會帶來很大的助益。


很多人都會覺得學習是需要一個適合的環境、能夠集中注意力並且有足夠充份的時間理解一個主題,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成果。

確實,我同意這樣的狀況下能有良好的學習成效;相對的,我不認為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效果就會差。主要是因為前者我們都試過,當學生時就是這樣,然而就成績來看,我並不是一個好學生。開始工作後,我一直都靠零碎的時間在學習,而成效卻也相當不錯。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也許我只是比較適合用零碎時間來學習的方式。

這種方法一開始的成效是很差的;畢竟從小所受的訓練就是較長時間的方法;經過了很多嘗試和練習才把種零碎時間運用得比較好。

回顧自己練習到有效利用的過程,我覺得掌握以下重點,應該可以幫助到沒有辦法安排出一段較長時間坐下來好好學習的人。

練習專注力

成人的專注力能維持十到十八分鐘,就算能夠安排出一個小時來閱讀或學習,也不一定能夠真正在這段時間裡維持足夠的專注力。

學生時代,其實我們也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做到在書桌前專注上一個小時。如果你在畢業後沒有維持學習的習慣,勢必要重新練習自己的專注力。

如果你有零碎的時間,可以從專注力的練習開始做起。

每當我們有零碎時間時,大概最常做的就是開始網頁瀏覽社交媒體內容、用通訊軟體聊一下、追段劇等等。如果想要專注,第一步就是排除你「其它選項」。因此,當你有零碎時間時,收起你的手機、關上電腦或遠離任何夠輕鬆吸引你專注力的東西。

如果你在家,走進書房或臥室,把這些東西留在客廳的沙發上;如果你在公司,去陽台或頂樓。這跟飲食控制很像,把那些會讓你失控的東西拿走,變得不方便取得。

如果你還沒找到一個進入專注的模式,練習冥想或瑜珈是一個好方法。無論冥想或瑜珈,都是讓自己進入一個姿態(冥想是放鬆的狀態),然後專注於自己的呼吸和身體感受, 再延伸到自己與週遭的感受。

這個練習除了讓自已習慣於專注的感覺之外,還可以練習以下兩件事:無論我們再專注,都會有其它的念頭飄過。當這些雜念飄來時,就讓它像流水上的落葉一樣飄過即可,不需要為此而中斷了現在手上的事。當你習慣處理這些思緒,就會相對容易維持專注。第二是經過練習,你可以找到一個讓自己進入專注狀態「儀式」,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儀式轉換到專注模式中。

設定小目標

因為零碎的時間有限,所以每次學習只要設定小目標就好。

現在你只有十五分鐘而你想閱讀近期購入的新書,那你的目標就設定自己能持續看十五分鐘的書即可,不要把目標設定成有壓力的「要在十五分鐘內看完這個章節」或「今天要用零碎時間看完這一章」。

這類型的目標很好設定,練習聽英語新聞,隨時都可以切斷,只要在聽的時候確實投入。在有限的時間裡把某個技能再練習一次,再解一道題等等。

在每次有限的時間內,儘量沉浸在當前的目標上,而不是因為時間緊迫,所以你得快快看完。所以設定小目標讓自己可以在這段零碎時間中去理解能夠理解的。可以把你目前的學習目標向下切分成許多分支主題,然後再往下切分成更多小項目,逐步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延伸閱讀:系統化快速學習及實踐

拒絕低價值資訊

資訊爆炸的時代,要學什麼都有,但不是什麼學了都有用。

網路上有很多片段性的資訊,這些短時間的資訊很容易吸收,聽了也似乎有學到東西,但光聽道理是沒辦法進步的。很多這種學習都只是聽著很舒服,但回到現實生活依然很苦。別把零碎的時間用在這些地方。(延伸閱讀:知識與智慧間的距離 – 用思考來連

利用心智圖

很多人覺得在十五到三十分鐘內沒辦法看完一個段落或不夠充份理解,等到下個空檔再看,可能又要重頭看起,沒有效率。

心智圖(有人稱思維導圖)是一個很快又有用的工具,協助你整理剛剛看完的東西,確認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

每次整理完的心智圖都可以跟之前的做連結,或是把之後讀的再連結進來,最後你就能完整理解自己在這段時間所學習到的東西。

例如我最近在看「貧窮的本質」這本書,每天抽個十五到三十分鐘出來看。昨天時間就比較少,只看了一點點,只有限縮在某個研究主題和部份討論中。心智圖畫起來就像這樣。

每次我在零碎的時間中所學習到的東西,把它整理好後,可以再和前面一陣子看的內容累積起來,慢慢就會累積成一個完成的心智圖,呈現出所有我在這本書中學習到的概念和方法。日積月累,就算是只有零碎的時間,也能夠不斷學習到各種新東西。

原文轉貼自:體驗冒險的職涯實驗室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