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Project Up 推薦這篇文章給你?
你也有「拖延症」嗎?總是滿心期待的決定培養某個良好習慣,卻發現凡事起頭難,導致企劃還沒開始就無疾而終?在《高效原力》一書中,作者、劍橋醫學院學霸阿里 ‧ 阿布達爾解釋了拖延的狀況多半來自於「阻力」,包括負面情緒、壓力、恐懼,以及未知(不確定性)等;更關鍵的是,他還分享了降低阻力的方法!讓我們透過以下摘文一起學習。
實踐法 1:調整環境中的預設選項
使我們疏於行動的摩擦力就存在於環境之中。即使我們知道自己真的必須採取行動,所處環境依然帶來不必要的阻力,令我們難以起步。
回到 2018 年,那時我還是全職醫生,雖然我想要養成晚上練吉他的習慣,但我卻陷入掙扎。我偶爾會想,「也許該拿起吉他練習」,但最後我總是會設法拖延。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用手機瀏覽社群媒體或看電視。我的吉他藏在房間角落的書架後面,以至於我幾乎看不到它。直到讀了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的《原子習慣》,我才意識到一個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法:把吉他放在客廳中間。突然之間,拿起吉他就變得容易多了。
我們可以將這樣的做法視為對環境進行改造工程,而目標就是減少摩擦力,讓事情變得更容易上手。
特別需要留意的是,我們需要聚焦在行為科學家所謂的預設選項(default choices)。這個選項會在你不主動做出選擇時,自動成為你的選擇。
這個方法該怎麼實踐?訣竅在於調整環境,把想做的事情擺在最明顯的預設位置。反過來,讓你不想做的事情成為更困難的決定。舉幾個例子:
- 練習吉他:將吉他放在客廳,讓它成為你的預設選項。現在,每當你暫停工作、短暫休息時,你就會不假思索地拿起吉他彈奏。
- 難以專注:將課業或工作的資料整理得有條不紊,擺在清晰可見的位置,例如,把筆記本放在筆電旁,讓讀書成為預設選項。現在,只要在桌前坐下,很自然就開始複習功課。
- 減少手機使用:關閉通知,可避免「拿起手機」成為預設選項,讓人不再理所當然地查看手機。
調整環境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讓你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不假思索地作出錯誤的決定。
實踐法 2:想著只要做五分鐘就好
當然,除了你所處的環境會讓你難以開始做一件事之外,你的情緒也會。目前為止,我們針對情緒造成的巨大阻礙已經談了不少,像是情況模糊不清帶來的困惑之感,或是擔憂具體要做哪些事情的焦慮之情,而這些阻礙往往令人神經緊繃、無法起步。不過,還有一個更不起眼的阻礙,在英國常被稱為 CBA(can’t be arsed),意思是「懶得去做」。
懶得做是最常見,也最容易使人無所作為的障礙,但我們可以用一種深具智慧、歷史悠久的生產力妙招來應對,那就是:「五分鐘法則」。
五分鐘法則簡潔有力,鼓勵你只需花五分鐘在一項事務上,而背後的理念是邁出第一步往往是開始做一件事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在這五分鐘裡,你要全神貫注於你所逃避的事情,而五分鐘一到,你就可以決定是否繼續做還是休息一下。
根據我的經驗,五分鐘法則非常有效。通常,如果有一件事情你老是拖延不做,只要在心裡想著做五分鐘就好,就不會覺得好像要全心投入那麼可怕;特別是當「全心投入」會讓你感覺好似「這輩子都要做這件事」的時候。
五分鐘任務結束後,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機率,我會選擇繼續下去。一旦我開始填寫表格,聆聽《魔戒》電影原聲帶中弦樂四重奏的〈哈比人〉(Concerning Hobbits),我會開始享受工作的樂趣,或至少意識到這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糟糕。
最重要的是,不要強迫自己繼續,否則五分鐘法則將無法發揮實際功效。因此,在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時間裡,我會讓自己在五分鐘後停下來。的確,這可能意味著我會把報稅延遲到另一天完成,但至少我在這件事上取得了五分鐘的進展。
事實上,我允許自己停下來,這意味著我並沒有完全欺騙自己。如果我告訴自己只要做五分鐘,然後又覺得必須繼續下去,那麼這五分鐘法則就會失去魔力。
本文摘自三采《高效原力:用愉悅心態激發生產力,做更多重要的事》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