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強迫自己,也能把事情逐一搞定!用「Autofocus 自動聚焦法」管理任務

不強迫自己,也能把事情逐一搞定!用「Autofocus 自動聚焦法」管理任務

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反而更不想做排在待辦清單上的重要事情,尤其嚴格組織的待辦清單會讓我們感到壓力倍增,如果這讓你感到困惑,你可以嘗試英國時間管理專家馬克.弗斯特(Mark Forster)提倡的「Autofocus 自動聚焦法」,改善待辦清單做不到的難題。

透過自動聚焦的步驟,跟隨自己的心,找到自己有意願做,而且同樣具備急迫性與重要性的那件事情(我們的心會告訴自己),找到執行的動力,更重要的是讓自己不要卡在那裡,而是讓行動繼續推進。

機器只要排好時程,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但人卻不可能像電腦一樣。所以有時候即使有專業的待辦清單工具,但我們就是做不到。這也不是我們偷懶,而是理性嚴謹的任務清單,違背了我們感性驅動的內在動力。

自動聚焦,就是讓你的心幫你推動任務的進行,「Autofocus 自動聚焦法」有一個核心的問句:「我最想先做哪一件事情?」不是你應該要做、必須去做,而是你最想去做,反正都是你要做的事,無論完成什麼,「能夠完成」這個行動本身就是正向的。

應用情境

對於知識工作者、創意企劃人員,或是自雇者來說,工作更多需要想法的迸發,需要自己決定工作節奏,太嚴格的時間限制反而侷限了行動,這時候可以試試看「Autofocus 自動聚焦清單」。

技巧提醒

不強制要求自己依據待辦清單的順序來行動,而是根據當下最想做的事來選擇,反而更有動力去執行待辦清單。

操作教學

用「Autofocus 自動聚焦法」持續推進任務

Step1 準備一張空白筆記,紙本或數位皆可,先列出所有要做的事:

  • 不用分日期或評估重要性。
  • 不用分類排序,就是把想到的一直往下列。
  • 不用擔心還沒想到的,先列出目前知道要做的即可。

Step2 「 AutoFocus 自動聚焦時間管理法」教你打敗清單的技巧是,跟隨自己的心,去做 「比起某任務,你更想做的任務是什麼?」簡單來說你只要不斷瀏覽清單,問自己前面這個問題,然後去做那個你更想做的事情即可。

瀏覽清單,逐一查看,在第一件看到「想做的事情」上做一個標記。

這裡的「想做」用比較彈性的定義,當你在思考自己到底想不想做時,其實自然就會帶入「時間的緊迫性」、「事情的重要性」、「個人的主觀意願」

一般情況我們會用理性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去壓制感性的主觀意願,但常常也因為如此,我們不願意去做。Mark Forster 認為不需要這麼做,就從「想要做」出發,更能讓我們願意去執行清單。

Step3 還不用馬上執行剛剛標記的任務,而是往下查看,問自己:「有沒有比前面標記的那件事情更想做的事?」

持續查看清單中的下一個任務,並與之前的項目相比較,標記更想做的事。繼續瀏覽,尋找「有沒有比前一件想做的事情『更想做』的任務」,只要遇到,就將其加上記號。

Step4 關鍵是:「執行當下最想做的那件事!」

當查看完清單所有項目後,就去執行「標記中」最後一件事情,以前面的邏輯來說,這應該就是目前最想做的那一件事,那就去做吧!

Step5 找到更想做的任務開始執行時,也不需要特別限制自己的執行時間,就是做到自己覺得差不多,或是做到不想做為止,這時候可能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也可能你的任務尚未完成,但你都將其從清單上「劃掉」!

而這時候,看看自己有沒有想到新行動?可能是前一個任務完成後衍生的相關任務,可能是前一個任務後半段要完成的進度,這時候,都把這些新行動加入待辦清單下方。

Step6 完成「學習 Python」後,就從這個項目往下瀏覽(這時候就會同時顧及到新增的行動),看看有沒有比前一個「寫作新部落格文章」更想做的事情?

結果發現回覆郵件、寫出統計程式碼,都不是更想做的事,那麼就是去做「寫作新部落格文章」。

Step7 完成「寫作新部落格文章」後,繼續往下瀏覽,看看有沒有比前一個「完成月度報告」更想做的事情?

結果這時候發現剛剛新增的「寫出一個統計程式碼,並帶入工作資料驗算。」更想做,那就是最後一個想做(最想做)的行動,就去執行它吧!

Step8 完成清單上最後一步行動時,就回頭從清單開頭看起,看看有沒有比前一個「完成月度報告」更想做的事?

如果沒有,那麼現在就是去做「完成月度報告」的時候啦!完成他吧!這樣今天你就完成了 4 件重要又想做的任務。

Step9 如果說,這樣循環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一直留在待辦清單頂端,都沒有被標記想做,變成長期未完成項目。這時候,如果他不一定需要做就將其劃掉,如果需要做,就拆成更小的行動,放到清單尾端,加入新的「Autofocus 自動聚焦」判斷行列。

方法論反思與實踐

▪ 專注在當下有價值的那一步行動

我們在傳統的待辦清單中,習慣用時間、優先序這些條件來限制自己、逼迫自己,但對很多人來說,這反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我們變得更想逃避這些工作。

當待辦清單原本期望的指引行動功能失效時,與其堅守原本的做法,不如讓自己找到一個符合感性的心理意願,但可以讓自己專注在當下有價值的那一步行動。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由心理學家 Steven C. Hayes等人在 1980 年代所創立。它是一種基於行為科學的新興療法,建立在行為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礎上。ACT 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強調:「接受自己當下的反應(包含那些排斥與不適),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去採取行動。

這樣一來,反而可以活在當下,而當下有所行動,就開始擺脫停滯不前的困境,開始累積新的價值。

困難的情感和想法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必須消除的敵人。學習接受它們,找到其他當下有動力的事,有助於我們不再受到其困擾。接受恐懼,並且繼續行動,這樣就能逐漸克服恐懼。

▪ 用簡潔且自然生長的清單,不斷讓自己往下一步行動推進

待辦清單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價值的事情。雖然我們同一時間要進行的任務很多,但無論如何我們「每一個當下」也只能推進一個任務。

既然如此,我們真正需要做到的是讓自己「不要卡住」,避免因為糾結著待辦清單上某件事情做不到,結果變得什麼都做不了。

在排出嚴謹的輕重緩急與時間表之前,其實能夠讓自己「隨時推進任務的下一步行動」,保持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有進度,其實就是最好的時間管理結果。

實戰 QA

沒有先做月度報告(看起來最重要又緊急)對嗎?

解答:在前面舉的例子中,看起來「完成月度報告」這件事情一直被我們拖延,在傳統待辦清單視角裡,這不是又重要又緊急的那件事情嗎?

「Autofocus 自動聚焦法」會不會反而讓我們拖延了這件事?讓我從幾個角度做解釋:

  • 但事實上,「月度報告」依然是完成了,只是沒有第一個完成而已。如果我們把時間跨度拉到一天、一週,這件事情一定要第一個完成嗎?好像也非必要。
  • 當我在「完成月度報告」卡住時,還好我推進了其他有價值的任務(學習 Python),那麼今天依然有不錯的進度。
  • 當我先完成了其他想做的事情,獲得成就感,往往更有信心去推進「完成月度報告」這件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在「完成月度報告」卡住時,轉而把時間浪費在上網、追劇、打發時間的過程中,反而讓各種有價值任務的進度都持續推進。

沒有處理郵件怎麼辦?

解答:在前面舉的例子裡,「處理郵件」這件事情一直沒有被「標記」,可是處理郵件不是很重要嗎?

其實,這因人而異,有些人的工作流程就是需要快速回覆郵件,有些人的工作流程不需要。怕的是,不需要隨時回覆郵件的人,這件事情對你本沒有緊迫性與必要性的朋友,也學一般的工作方法,先去處理郵件。

而在「Autofocus自動聚焦法」中,當我們的「內心」一直沒有去標記「處理郵件」,這其實表示這件事情不只我不想做,也沒有緊迫性,所以我們激不出一點點想做的念頭,那麼,又何必一定要趕快去做呢?

所以在實踐「Autofocus自動聚焦法」時,我們不用管他人的判斷標準,而是要問自己的內心,問自己:「我最想先做哪一件事情?」讓待辦清單跟隨內心,持續有動力的往前邁進。

 

 

本文摘自創意市集出版《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GTD、子彈筆記、原子習慣、PDCA,重新理解 30 個生產力實作方法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