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績效強制分配」的制度下這樣做,會讓員工心寒嗎?

你知道在「績效強制分配」的制度下這樣做,會讓員工心寒嗎?

前幾天和客人家的主管們,展開了一個「績效強制分配」的實務問題討論。

什麼是強制分配呢?

就是要求主管必須要依據某個特定分配比例,給出被限制的人數。

舉例來說:你的部門有 10 位同仁,那麼績效 A 是 10%(1 人)、績效 B 是 30%(3 人)、績效 C 是 30%(3 人)、績效 D 是 20%(2 人)、績效 E 是 10%(1 人)。

公司則會依據這個績效的結果給出相應的獎懲,A 與 B 可能調薪幅度高、而 E 可能連續幾次以後,會面臨被 P.I.P. 或 Lay Off 的結果。

這篇先不說這個方式好或壞,它本來就有其不得不的優點和缺點。

強制分配這個制度的本質,在管理上其實有著很深層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找出壞蛋、為難主管,但是在缺乏溝通、沒有配套、大家不夠理解核心...的實際職場現實狀況底下,的確也會引發出很多爛事,光是這個可以談個三天三夜。

今天要分享的是,如果如果主管沒有想清楚這件事、對於核心沒有清楚的定義和底氣、又剛好沒有好的 role model 可以學習......

或有心或無意做了以下這些事,那麼可能真的會讓員工心寒,也讓部門元氣大傷。

兩個讓團隊心寒的做法

我隨手分享兩個:

1. 平時不給回饋,到了績效考核時,打出一個一個很爛的成績。

我常問強制分配制下,面臨困境主管的第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員工會落到 E,請問你平常有沒有告訴他哪裡做不好?需要改善?你給他實質的支持了嗎?」

如果沒有,那麼績效對員工來說,就是一個莫名其妙的黑箱作業,主管平常都不告訴我好或不好,那代表我應該做得不錯,但時間到了,直接給我一個很爛的成績數字或等地是怎樣?

這樣,誰會對你、對公司的機制感到信服?更不要期待能經營出信任的文化。

2. 讓要轉職、離職的人承擔最壞的績效結果(不管他原本績效好壞)。

你覺得你保護了其他在職的員工嗎?其實不然,若這件事情被留下來的員工知道,他們會有多心寒?會對這個主管的決策感到多不安、多無法信任、多失望?

如果你選擇了這樣做,很可能是因為你之前的主管也是這樣做,你以為這是一脈相承,大家都應該能理解的不成文規範。

但,只要你還有一點點清晰的思辨能力,就該想到,績效評的是員工去「過去」幾個月間實際的工作表現,這跟他現下是不是轉職、要不要離職根本沒有關係,是獨立的兩個事件。

所以,如果你過去這真的這樣對別人做了,就不要埋怨你其他的員工總在踩線的最後一刻,才對你宣布他要離職的決定,而這最後一刻,多半是領完了績效獎金之後的不久。

結論的兩個提醒

每個公司的績效規範和做法差異甚多,當主管遇到一些麻煩,不知道該如何決策的時候,請切記這兩件事:(這在我的 512 目標與績效管理課程中,一直反覆強調)

提醒一

「績效考核的重點關鍵高潮,不是在給出分數或等地的當下;而是【過程中】的【部屬培育】。」

所有好或壞的結果,都是過程中對或錯的行為或態度持續累積而成的,公司授予你績效評核的權力,是要提醒你:在「過程中」幫助你的部屬繼續做對、改錯,而不是最後一刻跳出來當裁判,給他一個莫名其妙的黑箱分數或等地,這根本就是主管的失職。

這件事你是不是做好了?除了從部門整體績效趨勢有沒有變好的成果來看之外,看看你會不會每次都很想逃避,和員工面談績效這件事情就可以證明。

提醒二

江湖很小,山水有相逢。

哪天你或他離開這個公司,在外頭路上、某一個轉角遇到,你能不能從從容容、坦坦蕩蕩、開心地跟他打招呼?

主管實務上的困境很多,有時候在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或是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可以問的時候、甚至你懷疑你看到過往的處理範例不大對勁的時候...

請把這兩個提醒拿來問自己:

  1. 我做了部屬培育、回饋並且幫助他們做對、修錯嗎?
  2. 哪天我在江湖上遇到他,我可以對他坦然嗎?

我想,你多半就會找到解決的方向和辦法了。

這讓我回想起,多年前,我離職後的隔月,剛好到某個獎金發放的週期,而我離職後,當期的獎金,甚至是我過去幾年最多的一筆。

我大概前世拯救了地球,在我職涯的二十多年,有幸跟隨過幾個​讓我很懷念的老闆,他們成了我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珍貴 role model。

每當我遇到困境,我就會想想,如果是他,他會怎麼思考?他會希望我怎麼做?他自己又會怎麼做?

我覺得所有正在擔任主管的朋友,都至少應該找一個 role model 啊!就算這個人不在公司,也無所謂。

 

本文轉貼自:李君婷臉書(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