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PM入門

客戶提的需求不精確時,如何拆解出客戶的真需求?

客戶提的需求大部分不是真的!並不是客戶刻意要騙人,而是他真以為這就是他的需求。人們經常自以為是的把心中所想,大多時候是錯誤的解決之道,當作需求來提出,而不是說出希望被解決的問題或是想被滿足的情境。這就造成了誤把規格當需求,對於一個不專業的人所開的規格,又怎能期待最後真能滿足需求,必致客訴抱怨。那麼,真正的需求又該如何釐清呢?

為何報告時,老闆總是不耐煩?怎麼抓到報告關鍵點

不少部屬很怕跟主管報告事情,因為總是講沒幾句話,主管就不耐煩的聽不下去,要不就是主管根本就聽不懂部屬在說些什麼,經常還聽錯了意思;嚴重時甚至還會把好事報告成壞事,有功報告成有過。 明明就想好好的報告清楚,但結果卻經常適得其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沒有技術背景,如何成為PM?

最近跟朋友聊天,他們問到,我是從財金系畢業的,沒有任何技術背景,但是卻能在監控產業擔任大型系統的產品經理,還一路受到重用,負責越來越大的專案技術性一定會越來越強,也會遇到許多專業資深的RD,我是怎麼做到的? 面對這些問題,我想來分享幾個在這趟奇幻之旅上學到的東西......

專案管理中最大的風險,通常躲在「邊界」

大家覺得,在專案進行的過程中,可能造成最大風險的部分是什麼呢?是技術難度?市場需求改變?利害關係人的支持?我認為最大的風險來源,總是躲在邊界。由外往內,是公司內部與外部合作夥伴的邊界;是不同團隊之間的邊界;也可能是不同人合作,負責各自事務時,分工的邊界,由於是邊界,所以容易被忽略,容易以為對方會做或權責不清,就會掉球。尤其邊界越往外,風險越大,而將這一切串連起來的,是溝通。

產品經理的關鍵力:技術腦v.s.商業腦間的轉換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研發部門負責產品與技術研發的「技術腦」,好的公司懂得把「技術腦」轉換成「商業腦」,這個轉換過程在許多公司是通過「產品經理」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優秀的產品經理更是在企業內部懂得如何將「技術價值」轉換成「商業價值」的關鍵角色。

專案預估無法精確時,你還是能從排程中找出價值

「Joe,我參與的專案因為過去從沒做過,所以很多工作的預估沒辦法精準。這樣排程不就沒意義了嗎?有什麼方法能提高工期的預估程度嗎?」大家對於工期預估這檔事,常過度把重點放在「提升預估準確度」這部分了!但準確度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重要。有人看到這邊可能就會問:「如果預估就只是猜,那排程不就一定不準?我要一個不準的排程做甚麼呢?」這倒是整個概念裏頭大家最該扭轉的地方:做時程預估的主要目的,是讓我們在專案面臨變動時,對於怎麼調整有一個比對的基礎。能精確當然很好,但不精確不表示就不能用。但不精準是要怎麼用?

高效能會議的七個習慣,不能只是開會前準備資料而已

有時候開會變成聊天,結果一件事情討論了很多次,最後專案卻還是沒有什麼進度。有時候開會時大家都很努力,但討論的時間拉得太長,講的話失去焦點,讓會議變成一件累人的事情。我自己也是上班族,每天面對許多公司內行政會議、客戶專案開會,甚至有時需要談判決策的會議。回顧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各種冗長會議、高效率會議,兩者對比,或許可以從我自己的經驗,整理出讓會議變得「高效能」的七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