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閒談力》選摘:怎樣的人會吸引他人想深入認識?

《超神閒談力》選摘:怎樣的人會吸引他人想深入認識?

為何 ProjectUp 推薦這篇文章給你?

初次見面時明明相談甚歡,之後關係卻逐漸冷淡?在超神閒談力》的前一篇摘文中,我們學習到策畫良好形象的方式,但如果想持續發展一段人際關係,只有令人難忘的第一印象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本文將會告訴你如何從「好印象」過渡到「深入關係」,讓你提升人際互動的質量與深度!


截至前面的第三章為止,已經說明了開始關係的方法。但理所當然的,如果你在這裡闔上書本不再閱讀,就算能夠在開始關係的「初次見面」留下好印象,也無法再進一步建立關係。

第二次見到「你」的人會覺得「明明剛開始印象還不錯的……」或者「這個人就像醫院的餐點一樣淡而無味……」等,好不容易在開始關係時獲得的效果也會付諸流水,而關係的建立也隨之中斷。

接著就讓我們討論該如何像圖 27 一樣,從「① 開始關係:對這個人產生好印象」到「② 持續關係:想更加深入了解這個人」,讓別人對你愈來愈著迷。

在進入具體內容之前,有一件事情必須記住。那就是無論對「你」而言,還是對「對方」而言,「持續關係」都遠比「開始關係」要困難得多。

這是為什麼呢?你或許聽過「鄧巴數(Dunbar's number)」理論。這個理論有許多解釋,在此介紹其中之一作為參考。

「鄧巴數」是英國人類學家倫賓.鄧巴(Robin Dunbar)於 1993 年提出的理論,他發現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大小與群體大小之間存在著相關性。他發表了一項理論,當靈長類動物建立親密的群體時,群體的大小與大腦皮質的大小相關,而人類能夠順利穩定維持關係的人數約為 150 人。

據說這個人數也存在著個人差異。如果你回顧自己的人生,根據與別人建立密切關係的經驗,思考一下適合的人數可能是多少,讀起來就會更有趣。

接下來就根據具體的關係性,來看人數如何變化。

● 第 0 層:3 到 5 人

危險時會趕來,能夠商量錢的事情、乞求幫忙、傾訴祕密,是非常親密的朋友。

● 第 1 層:12 到 15 人

幾乎每個月會見面一次的親密朋友,稱為「個人支持團體」。

● 第 2 層:45 到 50 人

有距離的朋友。

● 第 3 層:150 人

朋友的人數極限。

第 0 層如果除了朋友之外還包含家人,或許就更容易具體想像。我的第 1 層大約有 3 人,雖然少,但差不多剛剛好。至於第 2 層如果不只朋友,也把公司裡比較親密的同事等也廣泛地包含在內,往來的對象大約就有 50 人。至於第 3 層,多數人確認了社群網站等的名字與臉孔後,應該都能理解吧?

當然,我想也有人會說「我的社群網站上約有 2 千個朋友」,或者「我的朋友只能算到第 2 層」。

我覺得這個理論有趣的地方在於,由於人數上限是固定的,因此各層的朋友也會輪替。例如學生時期第 1 層的陣容,就與成為社會人士,社群發生變化後的陣容不一樣。

這代表,絕大多數接下來將要建立關係的人在與「你」相遇時,他們的第 3 層已經在「過去的人生」中達到 150 人的交友上限。因此你必須「開始關係」,成為 150 人當中的新面孔,或是「持續關係」,進入到 40 到 50 人的陣容。

而你「想要持續關係」的人,如果「值得尊敬」或是「令人崇拜」,那麼應該就會有一大串的人排隊等著輪到他們加入好友陣容。

沒錯,這其實是一場爭奪戰。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在這場「好友輪替爭奪戰」中取得勝利呢?接下來具體性地介紹。

不能帶來好處的人無法維持關係

正如我在第一章曾告訴過大家一個前提「人生中遇到的大部分人,對自己來說可有可無」,因此對方也非常有可能「認為你是可有可無的人」,所以你必須展現「自己是必要的人」。這代表你必須告訴對方「和我往來有好處」。

如果你試圖在只尋求自己的好處而沒告訴對方他的好處的情況下「持續關係」,就會重蹈我過去的覆轍。

具體來說,我曾經渴望與「有錢人」建立親近的關係。如果大聲說出我的真實想法,那就是因為我認為與有錢人關係親近對自己有好處。

例如,對方可能會「請我吃飯」、「提供我有益的資訊」、「幫助我解決問題」等,我覺得這些顯而易見的好處會從天上掉下來。

但現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對方對他人的觀察與判斷比我想的更加仔細,也比我想的更聰明。

我想要「獨攬好處」的意識豈止顯露,根本就是顯而易見。

話說回來,有些人在這個脈絡下聽到「好處」,可能會覺得聽起來像是「金錢」或「致富機會」等「散發出可疑的氣味……」。

這個場合的好處,當然是「對方能夠獲得利益」,但利益也包含著各種意味。舉例來說有哪些呢?例如:

  1. 有安心感
  2. 聊起來很有趣
  3. 願意傾聽/解決我的煩惱
  4. 能夠提供達成目的所必須的/有益的資訊

你只要能讓對方感受到這些好處即可。當然這裡所寫的並不是全部。此外,不同人尋求的好處也不同,因此必須把對方想要的好處找出來。

有些人聽到我這樣說會覺得很困難。其實讓別人感受到好處不是那麼難的事情。有時只要做自己,就能讓人感受到好處。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聽到當紅喜劇演員帶著不紅的後輩一起去旅行,或者平常就會找他們一起去喝酒時,是否會感到疑惑「為什麼他們需要如此疼愛不紅的後輩喜劇演員呢……」

尤其那些犯下的失誤離譜到不可能在商業場合出現的人,更是獲得疼愛。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失誤呢?舉例來說,新幹線車票剛買來就弄丟是家常便飯、一次旅行就因為車禍而撞壞了兩輛租來的車等。

疼愛這些後輩喜劇演員存在著明顯的好處。

他們固然「可愛」和「有趣」,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提供了許多題材。因為就算是當紅喜劇演員,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無數引人發笑的事情。

所以帶著那些犯下的失誤離譜到不可能在商業場合出現的人一起行動,就能夠收集題材。不過,對於不紅的後輩來說,他只是正常發揮而已。

不過這畢竟是搞笑的世界,我想職場上不會有老闆或前輩把商場上不可能出現的離譜失敗當成有趣的題材。就連曾是喜劇演員的我,也絕對會下定決心「再也不會和這個傢伙一起去旅行」。

總之我想要表達的是,就如同第二章介紹的「以人緣好的人有哪些共通點為題材的論文」中提到,這些人的特徵是「行為具有一致性」、「不做作」、「很好懂」,因此在商業場合的容許範圍內犯下失誤的人,不如「維持本色」,更有可能提供對方「有安心感」、「聊起來很有趣」等好處。

 

 

本文摘自如何《超神閒談力:增強人際互動,簽約率成長 2.5 倍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