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天賦》讀後心得:實用的職涯指南和 3 個重點

《職場天賦》讀後心得:實用的職涯指南和 3 個重點

進入職場後,你是不是只在乎升職和加薪?只在乎職位和職稱有多資深?這或許就是你漸漸覺得不快樂,開始卡關的原因。那些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很優質的好工作,並不一定是最吸引你的工作。我們該如何運用自己的才能與優勢,走出自己的路呢?

這本書在說什麼?

《職場天賦》的作者是海倫.塔柏(Helen Tupper)和莎拉.艾莉絲(Sarah Ellis),兩人都曾經在多家知名企業的營銷部門擔任管理職。在兩人離職之後,共同創辦了一家公司「 Amazing If」,公司的使命是讓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變得更好。

他們發現像階梯一樣往上爬的「線性職涯」和「終生職」正在消失。相反的,現代人的職涯發展會更加「曲折」(也就是英文原書名中的 Squiggly),頻繁轉換職場跑道正在成為新的常態。

他們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每個人培養技能,找到自己的超級強項,在「迂迴而上」的現代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這是一本「實作」大於「說教」的書,除了閱讀書中論述之外,拿起筆記紙跟著實作才是這本書最好的用法。

這本書的特色是?

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很好操作」。也就是說,你能夠依據書中的指引和練習題,一步接著一步畫出專屬於自己的職涯地圖。對於任何想摸索自己職涯方向的人來說,這就是一本很實用、簡單且好上手的工具書。

我認為,有很大一部份的原因來自於兩位作者的經驗,他們舉辦的職涯工作坊對象涵蓋了各種類型的企業,像是科技業的微軟、新聞界的 BBC 和服裝界的 Levi’s。透過他們帶領工作坊長年下來累積的經驗和範本,很容易能帶著讀者一步步完成各章節的練習。

當你真的照著書中順序邊讀邊做,就很像是參與了一場小型工作坊,依照順序找出自己職場天賦的五個關鍵:發揮個人強項、認清自己的價值觀、建立自信心、投資人脈連結、規劃未來的前景。以下摘錄三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重點。

1. 關於強項

作者先引述美國績效管理公司蓋洛普的研究,指出能夠好好發揮自己強項的員工,對職務的貢獻度和參與度是別人的「六倍」。所以當一個人能夠將愈多的時間用來發揮自己的強項,他的表現和影響力自然會愈大。

特別是針對未來迂迴而上的職涯,充滿了更多不確定和新的機會,找出自己的「超級強項」顯得更加重要。當人們愈來愈少在一種行業從一而終,對於工作就不能只是「得過且過」的心態,而是尋找(或創造)讓自己能盡情發揮強項的工作。另一方面,清楚認識自己強項的人,面對新的機會時,也更懂得做出取捨。是接受挑戰呢?或拒絕誘惑呢?這得看我們對自己強項的了解有多少。

關於強項的定義,作者認為:「強項不只是你天生擅長的事情,也是你透過人生經歷、後天學習而來的技能和行為。」書中透過步驟式的引導,幫我們找出自己具備天賦的強項,以及自己嚮往未來想習得的強項。而我之所以說這本書很好操作,是因為它的步驟很有實戰價值。

像是有一個步驟是尋求外部意見來發現自己的強項,作者提示:「徵詢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意見,請他們用三個形容詞描述你,因為旁觀者清。」我三年前在尋找自己的強項時,也曾經面臨「當局者迷」的狀態,自己很難看清楚自身優勢。我當時採用《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書中類似的建議,透過我的女友和一位摯友口中獲得了寶貴的意見,讓我發現自己原本忽略掉的強項(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事情)。

面對未來的職涯,比起羨慕別人眼中的好工作,不如先發掘自己的強項來掌握未知的機會。

2. 關於自信

一般我們談到職涯,第一印象都會聯想到許多專業的技能和各種工作的型態。而這本書卻拋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要我們回頭檢視自己的「自信」。因為一旦當一個人對自己充滿自信,那些外顯的技能和型態都不再是枷鎖,因為他們有自信自己可以突破任何挑戰、從任何挫折中復原。

我認為,一個缺乏自信的人儘管「現在」擁有某些技能和專長,他的職涯天花板很可能就受限在這個高度而已。只有當一個人對自己擁有自信,他才具備了「未來」更多可能性的發展高度。

作者提到自信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幫我們培養韌性,驅使我們採取行動,甚至激發別人的信念,書中寫道:「自信是一種能力,可以靠後天學習、練習和精進。」而邁出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克服「魔鬼般的自卑心理」。

關於克服這種自卑心理,書中給予了五個步驟的方法:發現問題、覺察阻礙、深究背後原因、採取行動檢驗、獎勵和肯定自己的進步。我認為這個步驟和我之前在《完成》讀後心得曾分享過的「克服自己對錄製 Podcast 節目聲音的恐懼」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察覺自己內心的心魔之後,透過一個轉念,先採取一小步的行動,然後再回頭檢驗實際的成果。這個方法聽起來就很像在做一個「科學實驗」,只是改成用我們「自己」當作實驗的對象。

我後來發現,自卑心理的天敵就是動手做實驗。實驗幫助科學家發現新的理論,也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新的自信。

3. 關於前景

作者們反對嚴密的職涯計畫,因為對於一個迂迴而上的職涯來說,未來五年的工作會變成怎樣,誰也沒辦法說個準。他們建議改用另外一種方法來面對未來,那就是「前景」。作者認為:「前景就是你有興趣的工作領域,未來有可能以此謀生。」

然而,有些前景可能是我們熟悉的,有些是我們還不熟悉的,但無論如何,這個前景要能夠引起我們的「好奇心」。我讀到這個論點時感到很有共鳴,特別是當我以自己的經驗來看,如果一個職涯未來五年的樣貌我都已經能完全想像得到,我對它就已經不會感到好奇。

但是作者也提醒,想像一個前景是為了確保我們迎向新的職務,而不是逃離目前舊的職務。如果一個工作能讓我們持續學到新東西、我們做得也很開心、我們對它未來的前景也持續感到好奇,那我們就不需要強迫自己轉換。

後記:爬階梯或曲折線

整體而言,《職場天賦》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很高,特別是跟我自身的經驗對照之後,也很能夠說服我這是一套具體有效的方法。對於在職場不同階段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練習都有機會幫你找出以往不曾想過的職涯路徑。

我認為這本書能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職涯不是跟別人比賽爬階梯,而是畫出專屬於自己迂迴而上的曲折線」。職涯不是和父母或親友眼中的期望有關,而是與我們的天賦、才能和內心嚮往有關。我相信愈早體認到這個道理的人,愈能夠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長期下來反而讓自己能夠發光發熱活出更好的職涯。

最後,我想摘錄書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英國嬰幼兒品牌 Mamas & Papas 常務董事湯姆.漢普森(Tom Hampson)曾說:「你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你的人生想追求什麼?這些都是你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你的職涯選擇,應該要幫助你達成期望,避開你不期望的一切。你應該在自己的工作發揚你重視的價值,不要輕易妥協。」


想知道更多關於閱讀的大小事嗎?也歡迎您聽聽我的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本文轉貼自:閱讀前哨站原文連結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