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則很KUSO的新聞,一開始是從PTT傳開的。
話說有位手繪家叫做阿聖,在台東夜市賣彩繪扇子。有次一位觀光客過來問他會不會畫「鬼洗牛仔褲」。阿聖平常對潮流比較不熟,他不知道所謂「鬼洗」其實是一家日本牛仔褲的系列產品,他們家的褲子除了粗礦的洗紋之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顆日本鬼頭,大概長的像這樣子(照片摘自Nippon Blue官網):
(我已經有一件了,但看到這照片又好想買啊~)
這位客人口頭解釋了一下,還強調「鬼洗」字樣要寫大大的就離開了。阿聖似懂非懂,就硬著頭皮畫了他心中「鬼洗牛仔褲」的圖案。20分鐘後客人回來拿扇子,看了一眼,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說:「你們臺東人還真幽默!」就走了。原來阿聖畫了一隻鬼坐在小板凳上「洗牛仔褲」!除了出現了充滿臺灣味的木桶和洗衣板,鬼背後還有一隻卡哇伊的「地藏王菩薩」在那裡「監工」。旁邊還大大地寫著「鬼洗牛仔褲」(這鬼還真辛酸哪~):
這件事情實在太耍寶了,馬上傳遍網路,前幾天電視新聞也有播。現在阿聖成了網路紅人,不但成立了鬼~洗牛仔褲粉絲頁(粉絲還比我們多!),他設計的「鬼洗」圖案還印成T-Shirt在網路上賣,而且還跟iPhone一樣有黑白兩種版本!
就結果來看,這個事件算是劃下了美麗的句點,還不錯啦!一方面那位客人能夠欣賞無厘頭的幽默,買下了扇子,另一方面,賣的人也確實很認真地完成了一幅不錯的作品,縱使方向完全錯誤。但話說回來,再怎麼樣這畢竟只是一把手繪扇子嘛,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過呢,我相信有經驗的PM一定認同,要是在真正的專案中搞這種「鬼~洗牛仔褲」的飛機,恐怕就不是KUSO一下了事,是有人的獎金或位子要被Cancelled了!
同樣,有經驗的PM一定也會同意,做專案最難克服的挑戰往往不在技術,而是搞懂「客戶到底要什麼」,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哪,「需求」是需要定義與管理的!張大千就算畫工再強,要是有小朋友請他畫一個「鋼彈」,還真不知他會畫出什麼東西勒(鋼蛋?)!PMBOK說:排時程可以用甘特圖,估風險可以用魚骨圖,唯有搞清楚客戶腦子裡在想什麼這件事,什麼圖什麼表都沒用,更何況,有些客戶腦海中根本是一片空白,但也就是這樣才要找你來做案子啊!
個人也翻過幾本探討需求管理的書,以前還幫公司賣過專門做需求管理的軟體,一套要十多萬。說真的,這裡面也是一大堆的學問,包括近年來流行的Agile(敏捷式開發),也是針對需求管理的挑戰而發展出來的。但我認為,越是複雜的概念,背後的基本精神往往越是簡單。如果今天是你到了台東夜市要買一把有「鬼洗牛仔褲」圖案的扇子,你會怎麼做呢?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第一招,直接穿著鬼洗牛仔褲給他看,請他直接照著畫。若你覺得把屁股翹起來對著人不太雅觀,或許可以帶著網路抓下來的圖樣,請他依樣畫鬼頭。某些產業做專案時,甲方會先花費很多時間金錢進行「定義成品」的工作,也就是先自己把最終的產品長什麼樣,明確地定義出來,畫在紙上或是做成模型。定義得差不多後,才會委託廠商依據設計來執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建築工程界,多半是「設計」完成了才開始發包來「按圖施工」。專案在這裡被區分成幾個不同的階段(Phase)或是子專案來執行,畢竟101大樓不可能蓋到一半才突然改成杜拜塔啊,所以好好把工程圖和模型做仔細成為必要之舉。
第二招,阿盛一邊畫,客人在旁邊盯著,有錯就改。也就是說甲方自己也要投入專案當中,和執行團隊一起密切合作。這在軟體專案比較常見,一方面軟體不像實體建築容易明確定義規格,另一方面,修改軟體這件事和蓋大樓相比,讓人有種「不用花錢」的感覺,不就是工程師在電腦前敲敲鍵盤就好了!所以通常不會允許太多時間「浪費」在前期的設計上,這種觀念是錯是對在此暫不討論,但客戶如果願意和專案團隊一起努力,一邊開發一邊定義和修改,也算是可行的方案啦!
第三種狀況,就是像這位買扇子的客人一樣,一切隨緣。雖然得到完全不是當初想要的東西,但還是欣然接受。老實說,我還沒聽說這種事情發生在夜市以外的地方。
Bryan!還有「第四種」你沒寫到。是的,而且很遺憾,這第四種狀況搞不好是最常見的,那就是客戶大爺們:(1)既不把成果預先定義清楚(客戶:我們就是不懂才需要你們啊!),(2)也不想花太多時間參與專案(客戶:什麼?我們出錢還得自己下去做?),(3)同時對成品更不輕易妥協(客戶:我不確定我要什麼,但我很確定這不是我要的!)好吧,遇到這種狀況,我也只能說是「鬼打牆」了,無解。
如果你有幸擔任甲方的角色,請多體諒一下乙方的辛勞,他可能已經非常努力但還是搞不懂一隻鬼蹲在地上洗牛仔褲有什麼好畫的?要是你是擔任乙方的角色,也請試著拉住你的客戶,有需要他們參與的地方絕對要據理力爭,這是你的責任,更是他們的權益。如果客戶還是不配合,就請把這篇文章轉寄給他們,然後你和你的Project Team就每天穿著「鬼~洗牛仔褲」的T-Shirt在他們前面晃來晃去作為提醒,不過呢,鬼才相信這會有用!
本文已授權時報出版社,收錄於【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一書。若有轉載需求,請與時報聯繫。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