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小故事

想靠數據管理確保專案進度?請先考慮常隨之發生的2大問題

大型的專案管理常會仰賴報表,這些報表不外乎用來讓管理者快速掌握進度、人力、經費等資源情況,但卻可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樣貌與規格。有個朋友曾待過一家軟體公司,專案通常為一年期,分期中與期末兩個階段審查驗收,專案成員每天要填寫工作日誌,每周要備份檔案到指定的儲存空間,專案經理除了這些例行公事之外,還要定時更新當週時程表與下周預估時程表,每周有例行進度會議,每月則要製作專案狀態報告,每季則有大型內部稽核。

規劃行事曆很頭痛?試試看「單純記錄」,一樣有時間管理功效!

「進攻行事曆」是我平常規劃重要目標時間的方法,已經實踐了許多年,一直都是幫助我掌控時間大方向的必備系統。而今天要分享的這個方法,不是做時間的規劃,而是反過來做「時間記錄」。在每一天執行任務的時候,就在行事曆上記錄這段時間做了什麼。方法本身非常的簡單,而且不像是時間規劃時需要絞盡腦汁,也不用害怕計畫趕不上變化。因為只是做記錄,無論怎麼變化,就是記錄下來即可。

談談「工時單」的2種正確用法

繼Bryan的這篇非常精彩的職場現形記文章:讓老闆很期待,員工卻怕受傷害的一張表單:工時單之後,今天我想從「主管」的角度聊聊讓員工「回報工時」這把雙面刃。(建議大家先讀過Bryan的文章。)首先必須定義,我們要求員工填寫工時單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學會這5個小撇步,讓其他部門「開心幫你做事」

大家剛成為主管時,有沒有遭遇過以下這種狀況:我們並沒有因為有了團隊而變得輕鬆,反而可能更加忙碌,但忙的不是在實際的工作執行上,忙的是參加各種會議,有些是自己部門主動組織召開的會議,有些則是其他部門邀請我們參加的會議,升上主管後的工作時間,好像幾乎被大小會議所填滿,如果我們手頭上還有部分執行的工作,那就只能等到下班後,才有完整的時間來處理和思考。

老闆心,海底針:我該如何錨定老闆的目標?

我常聽到有人說:「老闆心,海底針」「老闆老是變來變去,真令人心累。」「老闆給你的任務沒有清楚的目標,每次都是做了以後,才一直反覆說這樣不夠,這不是我要的。」

用「做了什麼清單」翻轉待辦清單,克服拖延症

大多數待辦清單工具的設計,都是「消去法」。我們消去愈多,代表生產力愈高。但偏偏要做的事情永遠消去不完。 如果試試看「累積法」呢?把每天的待辦清單,翻轉成「做了什麼清單」。不是消去要做的事情,而是記錄剛剛做了什麼。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如果對下屬的壞習慣感到不滿,我該怎麼溝通?

想像一個情景:早上你剛到公司,正坐下來打開電腦沒多久,突然收到一則公司發來的消息,上面寫著「A 本月已累積1次考勤異常,請關注。」接著每隔幾天,你就會收到同樣的通知,唯一不同的是累積的數字越來越多,而你也早已經提醒過該名下屬,而且,嚴格來說,他其實每次遲到都不超過五分鐘,就是習慣壓線打卡而已,此時,你會怎麼做?